媒体报道

  • 扬民族创新之壮志 展逐梦诺奖之精神 人民政协报 2013.4.4

    一百多年前,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用于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科技工作者,他提出的“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成功打破了振动与噪声、信号处理及虚拟仪器学术领域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绝对发言权;他的“虚拟仪器”不仅给长期缺乏创新元素的国内科技界带来了无限活力,也让中国原创技术成功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应怀樵教授。


  • 应怀樵:“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诺贝尔情怀 中国信息报,2013年4月3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多年来,在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线上,广大科技工作者正是在拼搏创新、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中实现着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应怀樵,这位享有“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美誉的老科技工作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88年9月16日,应怀樵在杭州钱塘江大桥上主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火箭激振钱塘江大桥模态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喜讯传遍神州大地。这是中国虚拟仪器第一次在重大工程上的成功应用,并由此引出了“变时基传递函数导纳测量方法”发明专利的创新成功,也是应教授毕业后20多年潜心钻研的丰硕


  •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 《海峡科技与产业》总第166期2013年第4期

    科学无国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踏步进行,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正日益频繁,大量中国科学家在创新智慧和专业积淀上都不输于国际上著名的专家。目前大约有30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家活跃在国外的主流学术社会中,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其中,有一位极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他研精覃思、勤奋耕耘,用创新不息的智慧和前瞻的眼界,在给业界树立起价值典范的同时,也不断地将自己追寻诺贝尔奖梦想的脚步迈得更远……他就是被称为“虚拟仪器之父”的应怀樵教授。


  • 扬民族创新之壮志 展逐梦诺奖之精神 科技日报 2013.3.15

    导语:一百多年前,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用于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科技工作者,他提出的“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成功打破了振动与噪声、信号处理及虚拟仪器学术领域长期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绝对发言权;他的“虚拟仪器”不仅给长期缺乏创新元素的国内科技界带来了无限活力,也让中国原创技术成功屹立于世界科技之林——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应怀樵教授。


  • 应怀樵:“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诺贝尔情怀 人民代表报 2013.3.6

    2012年5月24日,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科博会“201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作题为《云智慧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从软件制造仪器”到“软件制造一切”》的主题演讲。


  • 中国人的诺贝尔之梦不再遥远 《科技与生活》2010年第6期

    记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


  • 人生七十古来稀 梦圆“诺奖”尚可期 《中国科技产业》2012.02

    记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教授


  • 应怀樵:“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诺贝尔情怀 《香港大公报》2011年7月1日

    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统一在“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身上,就是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始终以“砍柴樵夫”般的坚韧与顽强,跋涉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科学高峰上,即使古稀之年,面对“3次中风、4次心梗、7次至阎王殿”的生命挑战,依然以超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病魔,执着奋进在创世界一流的“虚拟仪器”科研阵地上!


  • DASP虚拟仪器库即将运行在每个试验台上 《人民政协报》2011年6月21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我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大学建校以来书写出无比光辉的历史:从身居要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国学四大导师,再到14名“两弹一星”元勋、7名科学中国人2009年度人物……众多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在这里涌现。2011年,正值清华百年华诞之际,笔者专程拜访了47年前曾于清华学习风洞技术、被业界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的应怀樵教授,去倾听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科学家的人生感悟,去了解一位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振动与噪声、信号处理与虚拟仪器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创业故事。


  • 潜心研发虚拟仪器 服务中国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年6月

    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教授


1234 共 4 页 38 条记录